查看原文
其他

设计一个PBL项目,认识病毒星球(内文包含一个简单易行的模版)

关心你的 未爱教育 2021-01-17

编者按:


怎么让自己的孩子在这个疫情期更好的学习呢?我们前面推出了一期我们和孩子这么说致命病毒,觉得说说还不够,得做点什么。在过去的一年,我们用项目式学习(Project Based Learning,简称:PBL )带着很多很多的儿童、青年人做出了很多有趣的事情。例如,案例 | 消费浪潮下,零零后如何保护钱包这个“零废弃达人挑战赛”是怎样让孩子成为ChangeMaker的?。是不是有可能让更多的家长,扮演“老师”的角色,和孩子一起,通过PBL来实现对于病毒的深度学习呢?


于是,我们结合自己的PBL设计经验,以及国外的一些资源参考,和你分享。如果有疑问,或者想要进一步探索,欢迎跟我们联系。


--- 关心你的未爱教育



01


开始前的准备工作


病毒星球?

虽然你已经读了很多关于冠状病毒的信息,但是关于病毒的知识可能还很不完整。这里列出的所有的资源以及学习材料都不能代表最新冠状病毒,仅供参考。首先介绍的是《病毒星球》这本书:

 

★69%的人携带了一种致癌病毒,当事人却不知道。

★止咳糖浆除了给感冒患者心理安慰以外,更有一定几率导致心悸甚至死亡。

人类在本质上不过是一堆不断混合、闪转腾挪的DNA,8%的片段还是来自病毒。

★病毒带给我们死亡与伤痛,也带给我们生命与未来。

★生病时你总想着摆脱病毒,读完这本书你会感谢病毒。

-------------------------------------------------------------------------------

早在人类出现之前,病毒就占领了这颗星球,历经高温、酷寒或干旱等极端条件,到现在病毒仍然无处不在,抗生素或感冒糖浆等最近用来对付它们的小玩意,更是无法伤及病毒毫发。病毒在我们的DNA里留下了丰富的信息,人类DNA片段中8%来自病毒,说它们是我们亲缘有点远的祖先也不为过。但是要小心,这些休眠在人类DNA...


 

作者 卡尔·齐默(Carl Zimmer),知名科普作家,在耶鲁大学教授科学和环境写作。他写过多本广受欢迎的科普作品,包括《演化》《在水的边缘》等,曾于2007年摘得美国国家科学院科学传播奖(The National Academies Communication Award),这一奖项是该领域的桂冠荣誉。

 

(以上介绍文字来自于豆瓣)

 如果你最近还在培养读书习惯,可以考虑看纪录片:

《解释一切》(2019)中科普了瘟疫的产生与发展:在估测的160万种野外未知病毒中,目前人类知道的仅有3000种。

《病毒为何致命》(2020)内容如题目,我们就是知道的太少了。

《BBC:人体的奥妙(细胞暗战)》时长55分钟,却不亚于一部科幻大片。

 

还有两部偏电影的纪录片,讲述疫情中病毒以外的社会:

《和平风暴》(2003)

《穿越和平》(2006)


02


设计阶段,让儿童参与,成功率更高


Step1 :设想项目完成后的成果

简单来说,就是可以在朋友圈分享的东西。是自制小视频、升级版口罩设计图、科学海报、桌游、画画、防疫手册、洗手流程图、一个家庭文化塑造计划、一本绘本、一首歌、一场剧……成果的形式跟孩子的兴趣、能力有很大的关系。

 

我们这里推荐的是:制作一份小报,如果无法用软件,你就可以理解为是做一份手抄报。一张小报可以长成什么样子呢?

 


 来自零废弃达人挑战赛的作品


Step 2 设定挑战,用问题来描述

所有的项目,特别是成果应该是围绕一个挑战(或者称为驱动型问题)来展开的。所谓的挑战不仅仅是个简单的问题,而是带有限制条件的问题。冠状病毒是什么是一个问题,如果给一些限制条件就更有意思了。


限制可以是关于对象的,例如:

怎么让小朋友了解冠状病毒是什么呢?

怎么让老人愿意戴口罩出门呢?

 

限制可以来自于实际的需求,例如:

做什么可以提高孩子在家里进行防疫的幸福感?

为家庭设计一份物资储备计划

 

加一点点角色扮演会让事情很不一样,例如:

如果负责冠状病毒的信息公开工作,

如何才能做到24小时实时更新病毒感染数据?

如何你来调整公共交通系统,

如何适应疫情时期人们的需要同时又不造成浪费?

 

挑战可能来自于比较:

防疫,是选择在农村呢?还是回城市防疫?

 

你可以根据孩子的年龄、心理特征进行问题的调整。比较理想的是,

第一步,先和孩子讨论关于这次的疫情,他们有什么疑问

第二步,看看哪些疑问是可以通过网络资料查找获得,剔除这些

第三步,从剩下的疑问中,结合难度、兴趣度和资源情况,选择最佳的挑战。

 

下面是我女儿问出来的问题,她一年级:

为什么病毒会出现爆发呢?

病毒到底严不严重?

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呢?

这个病毒是怎么造出来的?

这个世界要有病毒呢?它和病有什么关系?

这个病毒以前有没有出现过呢?

以前的人是怎么在没有药的情况下对抗病毒的?

我怎么确定我们家没有病毒呢?

很多公共交通为什么要停止呢?

很多路都被封掉了呢?

病毒是怎么传染的?

 

简单易行版本的挑战性问题是:

请你像生物学家一样,绘制一张关于你感兴趣的病毒问题的海报,像你身边的人介绍病毒吧!

 

Step 3 想一想,关于这个挑战问题,儿童可以学习到什么?

这个很重要,因为漫无目的的探究可能会偏离你设计的初衷,一不小心掉进信息的海洋或者走进现实的死胡同。


孩子的学到可以分为两种:实在一点的具体知识,特别是需要去理解的概念性知识;通用的素养,例如批判性思考、关心他人、研究能力等。

 

每个活动都有相应的目标,每个目标背后都有一个评价指标。评价的维度主要包括:地图的制作技能,信息的观察和记录技能以及关于病毒的基础知识等。

 

Step 4 受众是谁?怎么展示是更合适的

更多的用户视角可以为你怎么激励儿童做的更好提供很多的灵感!而且受众越清晰,越贴近儿童的理解,也就越容易做出有现实价值的作品。

 

我的想法是,既可以结合寒假已有的作业进行,例如寒假日记、寒假探究课题,也可以直接就是服务孩子的目的,孩子关心谁,就定义谁是受众。孩子关心的可能包括:同学、家人、有需要得到帮助或支持的人。

 

我女儿的想法是希望制作一张小报,给传染了这些病毒的人看,鼓励他们坚持活下来。

到这里的时候,你会发现,可能可以改一改你的小报主题了,例如在我家我们就换成了女儿想做的。


03


实施吧!想全是问题,做就有答案

下面以制作一张“鼓励病患”为主题的小报为例,来展示过程可以是怎样的?

成果:可以拍照发送到朋友圈的小报

挑战:鼓励病患及其家属坚持

学习目标:理解什么是鼓励、需要以及病毒

受众:主要受众是亲朋好友的朋友圈

(请他们分享给需要的病患)

 

有仪式感的开始

很重要

认认真真的准备一个好的开始

 

请注意,如果孩子对冠状病毒实质性的危害有多么严重并不感兴趣或者说无法感知,你也预估年幼的孩子无法承受,请不要纠结非去做一个以科学为目的的项目

 

1 让我们来谈一谈,鼓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我记得在HTH有一个项目,孩子们去采访大量的癌症患者,但是实际上主题是“挫折意味着什么”。以此为例,想跟大家说,制作一张“鼓励病患”的小报并不意味着只有病患才可以发言,这里的关键在于鼓励,鼓励的背后是需要,是发现需要、体会需要和回应需要。这样就可以帮助孩子去拓展项目了。

 

请孩子采访周围的人,具体的问题参考:

-鼓励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你最困难的时刻,是怎么走出来的?能多谈谈你当时的需要吗?

-如果你的朋友遭遇了冠状病毒,你会怎么做呢?

 

2 一些必要的知识探索和澄清

-病毒长什么样?

认识病毒的图,并且画出来。确定病毒的类型:即是DNA病毒还是RNA病毒。标记已经了解到的病毒的基因信息。另外,标记和其他使病毒独一无二的细节。

 

-绘制病毒传染地图

为一张空白世界地图进行图色,请孩子自行决定用色并且解释背后的原因。同时可以给它看别人绘制的各种各样的病毒有关的图。


照片中是我和女儿最近在玩的一款桌游《瘟疫危机》,地图就长面板的样子



-病毒的症状说明(可以主要说感染的症状)

-必备的预防病毒感染的方式讨论,形成家庭公约

 

3 小报可以长什么样?

“小报”不一定真的就是一张报纸,可能是一张卡片、一张海报、一个绘本故事、一段故事、一张拼贴画……查找资料,可以设置一个目标,例如找30张相关主题的图片,从中挑出5张最有参考价值的;头脑风暴,拓展自己的想象力,可以考虑利用身边一切的跟图有关的资源:电影海报、明信片、感恩卡、祈福袋……确定形式、风格、主要内容(有2-3个榜样作品更省力,而且越有保存价值的越好


 

4 最最重要的是,不停地做,尽可能地在约定完成的时间内不断地改进到最好!

记得为小报起个名字,写上参与项目的人的名字,以及为转发写上一段好文字。




特别期待你的反馈以及你的实践反馈,敬请保持联系。

如果有任何关于活动的设计解释,敬请咨询。

曹蕾 15618365760(微信号同手机号)


相关文章阅读

我们和孩子这么说致命病毒

案例 | 消费浪潮下,零零后如何保护钱包

这个“零废弃达人挑战赛”是怎样让孩子成为ChangeMaker的?

SEL校园行 | 社会情感学习如何照亮教育盲区?

青色思考|PBL教师培训中的三件小事



关于我们


未爱教育,致力于打造基于行动研究的教育创新实验室,推动儿童及青少年的“关心品质”的发展,创造有爱的未来。我们以促进教育公益系统性变革为愿景,致力于研究、支持和实践更多的“关心”特质的教育创新。我们支持教育回归“关系性”,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驱动儿童和青少年在关心方面的驱动力,从而帮助他们成为关心自己,关心他人,关心自然和关心社会的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